國內首座!“S型”3D打印景觀橋11日正式投放上海
今天下午,由上海建工園林集團、機施集團等設計、建造的3D打印景觀橋正式投放普陀區桃浦中央綠地。記者在落成儀式上獲悉,這是國內第一座運用3D打印技術完成的一次成型、最大跨度、多維曲面的高分子材料景觀橋。
圖片說明:3D打印橋落成儀式舉行。
圖片說明:落成的“S型”3D打印橋。
藍圖變實物,首次嘗試制造新技術
記者在現場看到,金屬駝色的“S型”3D打印橋身斜搭在河面,在燈光的照射下閃閃反光。據悉,景觀橋全長15.25米、寬3.8米。從課題立項到實際完成共計1年時間,單獨3D打印就需要2個月。
與傳統橋梁設計不同,3D打印景觀橋將參數化的數字構建方式融入其中,不僅可以實現復雜形體,同時還可以利用快速成型技術對設計進行實時反饋,與設計過程形成互動,使得設計更自由、更靈活、更具多元空間變幻。例如,S型、流線型外形營造自由變幻、富于動態的橋體形態,展現整體性強且韻律變化的曲面外觀。
據園林集團總工程師、園林設計研究總院董事長朱祥明介紹,本次3D打印橋設計有別于傳統的外觀模式:“設計時充分發揮三維設計、建造的優勢,立足外觀曲面的重構理念,將景觀橋的多維曲面形態精準細分,使得最終的表皮系統呈現出有機漸變的形態。”
圖片說明:景光橋在3D打印。(資料圖)
在制作過程中,該橋所采用的打印材料選定了在ASA(一種高分子材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玻璃纖維。據悉,這種材料具備高耐候性、高彈性模量、高屈服強度和高抗沖擊強度等特點,且能承受長期的日曬雨淋,同時滿足3D打印材料和建筑材料的要求。
在打印工藝上,該橋通過近百次打印試驗和不斷優化,采用預熱及后保溫裝置,提高打印作業空間的溫度,保證了3D打印材料層層粘結力;同時研制了密實裝置,經過了幾百萬次的拍打,顯著提高了打印效果。
圖片說明:景觀橋在吊裝。(資料圖)
同時,對該橋的表面進行了藝術涂裝,使具有藝術氣息的景觀橋更具靚麗光澤。上海建工還自行開發龍門架復合3D打印機器人系統,使得3D打印精度更高、尺寸更大、可滿足的空間結構更多。
因此,3D打印景觀橋是我國當前建筑工程領域運用增材制造技術,將設計藍圖轉變為實物,并投入實際使用的首次開拓性嘗試。
圖片說明:桃浦中央綠地。
桃浦中央綠地將建成50公頃公共綠地
由上海建工園林集團等單位參與承建的桃浦中央綠地,規劃總占地面積50公頃,其中水體總面積4.1公頃。
不僅如此,該綠地加上滬嘉高速以北的北拓區域,總面積將達到近100公頃,建成后將成為中心城區最大的開放式公共綠地。
據桃浦智創城公司介紹,桃浦中央綠地包含6個地塊,其中北側2個地塊的園林景觀工程于2017年5月開工建設,去年11月3日建成試開放。
桃浦中央綠地總體景觀方案借鑒了紐約中央公園和倫敦海德公園規劃設計理念,總體設計融合了中國傳統書法、舞蹈和太極藝術的優美動勢,通過打造綠地內延綿起伏的地形和蜿蜒動態的園路水系,形成一個連續變化、層疊展開的山水長卷和“行云流水”的動態空間。
圖片說明:3D核心打印技術(擠出裝備)展板。
此次落成的3D打印橋,其金屬駝色的橋身、流線的造型和新穎的制作工藝,將傳統書法中的“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理念,巧妙地融入到橋體外觀中,將成為的桃浦智創城中央綠地內一道新的風景線。
隨著集生態、健身、休閑、娛樂、公共活動等一系列新功能于一身的桃浦中央綠地北側部分對外試開放和3D打印橋的落成,作為上海重點轉型發展示范區域的桃浦地區也將迎來蛻變新生,正朝著“國際創新城”的目標不斷邁進。
——本文來源 東方網